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4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5393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55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地质特征、钻孔护壁概况和5种不同体系泥浆的组成特点、配方及性能参数;对泥浆的密度与固相含量、粘度与流变特性、滤水特性及防涌防漏的主要技术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了各类泥浆的钻进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2.
长江中下游近期河道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  蔡鹤生 《地球科学》1995,20(4):427-432
长江河道变迁直接影响其两岩的经济开发和人民生活。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长江中下游近期江岸的冲淤变化、江心洲的演变及岸崩塌变形的特征及规律,分析了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进而预测了江岸的冲淤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造山后伸展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张家声 《地学前缘》1995,2(1):67-84
本文综合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样式;地壳尺度的拆离带或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几何学和运动学;拆离带下盘变质核杂岩的抬升机理及其中各种韧性组构的成因和发展演变;后造山伸展塌陷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和热演化;伸展平行褶皱的成因和构造几何学;后造山伸展盆地的形成过程;造山带地球物理剖面解释和岩石圈动力学;后造山伸展构造的物理和数字模拟等方面,当前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趋势。  相似文献   
994.
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与龙潭组煤的形成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煤形成温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湘中涟源地穹测水组、尤潭组煤的热演化史。利用LOM法同时参考其它测温结果,计算了研究区各煤级的形成温度,并认为在各种受热条件下(深成热、区域岩浆热等),如果受热时间相差不大,形成同一煤级的温度是差别不大的。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compares pastoralists in South Australi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Australian mining compan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they resist the efforts of government to extract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 wealth created in 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effect, in both cases the struggle relates to the allocation of economic rent between private and corporate capital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owners of the resources, the people of Australia, on the other. It is difficult not to be impressed by the similarities in the ideologies,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f these two groups of resource exploiters, separated though they are by over one hundred years.  相似文献   
996.
Coal-formed gas generated from the Permo-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s for 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 offshore eastern China. However, the proven gas reserves from this source rock remain low to date,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for the coal-formed gas are not clear. Here we review the coal-formed gas deposits formed from the Permo-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accumulations are scattered, and dominated by middle-small sized gas fields, of which the proven reserves ranging from 0.002 to 149.4×108 m3 with an average of 44.30×108 m3 and a mid-point of 8.16×108 m3. The commercially valuable gas fields are mainly foun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basin. Vertically, the coal-formed gas is accumulated at multiple stratigraphic levels from Paleogene to Archaeozoic, among which the Paleogene and PermoCarboniferous are the main reservoir strata. According to the transporting pathway, filling mecha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 the coal-forme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can be defined into three types: "Upward migrated, fault transporte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Laterally migrated, sandbody transporte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and "Downward migrated, sub-source, fracture transporte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therm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apacity are the fundamental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macro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of the coal-formed gas. The fault activity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fault and caprock control the vertical enrichment pattern.  相似文献   
997.
为系统研究近直立煤储层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新疆库拜煤田中部近直立煤储层地表出露良好和生产矿井煤储层裂隙便于观测的有利条件,采用地表高精度构造裂隙填图和矿井煤储层裂隙观测技术,结合实验室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观测方法,研究了近直立煤储层宏观和微观裂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发现该区层面裂隙和外生裂隙延伸长、宽度大,是煤层气运移的优势渗流通道。同时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地应力场状态,阐明了研究区3种优势渗流通道分布特征为:(1)670 m以浅,优势渗流方向为NNW、NNE向;(2)670 m左右,优势渗流方向为近EW、NNW和NNE向;(3)670 m以深,优势渗流方向为近EW向。解释了层面裂隙、外生裂隙、内生裂隙和微裂隙的形成原因,揭示了渗流通道的形成模式,为研究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文章统计分析了金川矿区内地层和侵入体中的节理构造,对矿区内的共轭剪节理进行配套、分期,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后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金川矿区从新太古代到古生代至少受到4期古构造应力的作用。第一期构造应力场为NS向的挤压,由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形成华北古陆西部陆块引起。第二期构造应力场为NE-SW向的挤压,与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拼合并参与Columbia超大陆拼合事件有关;其后阿拉善陆块与华南陆块参与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应力场持续作用。第三期构造应力场为近NS向的挤压,由祁连洋不断向北俯冲引起。第四期构造应力场为NNE-SSW向的挤压,与祁连造山带发生的强烈造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由于突发性、影响因素多样性等特点,岩溶地面塌陷的预测预报目前只能做到区域上的危险区划定,而不能实现危险区内何时、何处发生塌陷的预测预报。已有岩溶地面塌陷调查结果表明,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是有前兆的,即附近水井会提前出现水位波动大、水浑浊等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建立健全岩溶水监测网络,对岩溶水位、水量、浊度及主要化学组分等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结合岩溶水流向等参数,实现短时间(数小时至数日)、小范围(小于监测网络间距)的较高精度岩溶地面塌陷预测预报的方法,并以山东省莱芜市孟家庄地区为例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相变化地带,利用地层剖面上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等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空间演化,并总结煤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层序与体系域关键界面,建立研究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充分讨论研究区厚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河流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潮坪体系及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成煤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中的泛滥盆地河漫沼泽和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中的上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位置与古地理背景有关,研究区C15,C19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C25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和煤厚变化特征,在研究区西部的彝良-盐津一带有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